AI 簡報工具 Gamma — 超越 Tome / 異於 Canva

Getter Chen
Jul 7, 2023

--

在這篇文章中,我要分享又一個新的 AI 簡報製作工具 — Gamma 的使用心得。

這次試用 Gamme 的起因是我希望能掌握快速量產精美簡報的技能,而 Tome.ai 在 2023 年初蠻火紅的,公司內有多位主管使用過並大讚其功能。然而當我試用 Tome.ai 和另一款的 Prezo 時都覺得綁手綁腳不夠好用、對簡報頁面的可編輯性低。

也因此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還是依靠 Canva 和 Figma 來做簡報,直到最近看到了泛科學院的新工具介紹 —《 用完就回不去了!取代 PowerPoint 的強大 AI 工具?讓我從此只想用它做簡報?|Gamma》,因而認識了這個功能更週全的利器。

先說結論

Gamma vs Tome

Gamma 相比於 Tome 更像 Copilot,因為 Tome 無法在生成簡報後請 AI 調整內容,新的指令只能產生新的頁面;而 Gamme 真的會依指令為我做換色、加欄位、嘗試新 Layout。

每次試著要求 AI 改簡報,Tome 就會生一個全新頁面
Gamma 的右側可叫出 AI 對話,輸入要求後它會使用其編排選項供我選用。( 會扣點 )

Gamma vs Canva

Canva 是我身邊的設計師中做簡報的首選,甚至能用它做成 Event website ;Canva 和 Gamma & Tome 決定性的不同在於後兩者的圖層不可疊加

圖層不可疊加,設計上會單純得多、當然也會限制使用者做出精彩的視覺組合。 Gamma 也許正是透過這種限制,確保 AI 進行較更有脈絡的排版;相對的,Canva 目前的 AI 功能只像是局部的 Plugin,用以幫使用者產圖片與文案。

Canva ( 圖 1 ) 的作圖可以多圖層互疊;Tome ( 圖 2 ), Gamma (圖 3 ) 則有清楚的間距去分開所有元素

細部功能分析

以下用我製作工作用簡報時的體驗來說明我觀察到的 Gamma 特色。

編輯選項多元

從下排截圖可以看到,Gamma 本身就具有大量的排版編輯選項,例如可選擇的字型、大小、顏色,以及不同的主題和版面配置,包括直式、橫式和圖文混排等。

這些選項能夠讓使用者根據不同需求和風格進行變化和調整,使簡報更具個性和專業感,AI 幫我改修設計時也正是代替我去調用它的眾多工具。

Gamma 側欄叫出的部份排版功能

初次使用給予試用點數

Gamma 和 Tome 一樣,對新用戶給予一次性的 AI 體驗點數,用完後就需要訂閱使用。

以我本次的簡報為例,AI 依我的大綱產生底板、協助我完成多頁的內容修改好,我最終共消耗了120個點數來完成簡報。

Gamma ( 圖 1 ) 的訂價為 Tome ( 圖 2 ) 2 倍

RWD 與網頁特性

Gamma 生成的簡報具有網頁的特性,包括在手機上會自動切換成手機 Layout、多媒體內容可在點擊後展開、播放。

Gamma 的簡報在 PC 與手機上會自適應
Gamma 的簡報可以進階展開多媒體內容

然而,這種網頁型簡報的特性也有一些壞處 — 當簡報內容過長時,桌機與手機都可能在特定頁面需要上下滾動,在播放來說並不是個好的簡報體驗,而 Gamma 似乎沒有提示、協助使用者克制這樣的情況發生,算是使用者編排時得要自行注意的地方。

造訪統計

這是我另一個驚豔的地方 — Gamma 提供簡報者的簡報造訪分析,並可看到不同人的閱讀完成度。同樣的功能 Google Doc 也有,但 Gamma 所提供的資訊對簡報者來說更有參考價值。

Gamma 的造訪統計比 Google Silde 詳細許多

以上是本次的分享,我自己有打算繼續嘗試 Gamma 多做幾次簡報,如果看了本編文章也讓您有興趣試用的話,還請點擊此註冊連結,我也會獲得一點獎勵點數,感謝觀看~ :D

--

--

Getter Chen
Getter Chen

Written by Getter Chen

Getter, a product design expert with 10+ years in SaaS, EC, and Ads. Pre-design lead, now an IC focused on AIGC, data, and no-code to supercharge design impact.

No responses yet